2023投资总结

本文旨在还原我2023年的思想层次和思考方向

2023 整体收益

1、按市场统计:

  • A股贡献2.84%,港美贡献1.62%,理财(逆回购等)贡献0.77%,共计5.23%。同期沪深300(-11.38%),标普500(24.58%)

  • A股今年盈利1.5w、港美0.8w、理财0.4w,整体2.77w。

2、按股票统计:

  • 贡献最大的是牧原,仓位34.6%,涨幅7.58%,加权后贡献2.62%收益;其次是中国中药的仓位,涨幅24%,加权后贡献1%的收益;

  • 拖累最大的是FFIE,仓位1.6%的仓位贡献了1.6%的亏损;其次是美团、YANG等;

2023 新的思考认知

关于未来:

我曾经长时间的担心以下几个问题:

  1. 中国股市会不会关停?邓说过搞不好可以关掉。后来明白了股市对于实体的融资作用、对于权贵的敛财作用、释放银行对垃圾企业提供融资的风险作用,大抵放心下来,符合他们利益的东西,自然不会随随便便关掉
  2. 如果发生战争、朝代更迭、经济危机,那么股市和钱会变成什么样?
    1. 对于战争, 我现在不太担心了,主要是因为核弹,该担心的是上面的人。日本天皇在二战时说要一亿玉碎,到发现美国核弹真能炸死他的时候,立马无条件投降。
    2. 朝代更迭,目前很稳定,看不到什么迹象,贫富差距是很严重,但还不至于像历代王朝末期那样人民流离失所
    3. 经济危机,目前正在显现,主要担心会不会股市跌倒一个难以想象、难以承受的价格?像美股1929年那样?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国内虽然房地产不行了,但毕竟还是世界工厂, 印度、越南短期还是难以承接太多。(不知道资本是否可以完成对印度文化的改造)
    4. 其实是经济危机可以选择一些能抗的品种,比如牧原(强周期、弱市场、必选消费),云南白药,片仔癀等,不太敢碰分众
  3. 什么叫做极其低估
    1. 比如22、23年的中概,腾讯9PE、美团实际也是12PE、拼多多12PE左右
    2. 股息率7%左右,像双汇、桥梁道路等公用事业给到8-10%,保险银行无太多坏账的情况下3-5%,中药消费品等也差不多3-5%
  4. 很多东西,看得多了(中概暴跌、中字头、高股息爆拉),学的多了,想的多了,也就有了定力。王阳明说世人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动心为耻,投资也要做到世人以股票下跌为耻,我以股票下跌动心为耻
  5. 研究完牧原,从低成本到为什么低成本?为什么自繁自养成本低于农户+公司?他们之间的成本差是否会缩小还是维持?一系列问题想明白,最后得出了权责统一精耕细作是牧原领先的关键,其他公司无法复制。在这之后,持有看得懂的公司就安心很多,不管他们怎么跌,都比以前淡定多了。

主要想法:

  • 我们是否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即为什么要按照’我’的想法运行?如果不按照我的想法运行,比如市场不按照我推测的去走,我为什么要气愤、为什么要失望?这种事是我能把握的还是我不能把握的?智慧在于把握那些你能把握的;
  • 道德+聪明=智慧,好人有好报的核心根源在于人们喜欢利己的人,人都喜欢壮大自己。道德的人(谦虚、善良)能给别人帮助,就会降低被别人记恨的风险,聪明的人能算计到他人,并且能让被他害的人没有还手之力,但总有人比你聪明,故聪明+道德可以实现风险的最低化,既利他,又能辨别他人的迫害;
  • 遇到的痛苦后挫折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情感困住。人是非理性的,影响人行为的是情绪而非认知,比如一个女人和她男朋友谈了10年的恋爱,某天晚上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手机里传来消息,男方说要分手,并且删除了好友。这时候你十分想知道为什么,一定会用你能用的所有方法去知道背后的原因,你是很痛苦的,很困惑的,为什么好好的分手了?对于知识也是如此,如果人发现善有善报这条原则在现实世界行不通,看到善良的人遭受迫害,恶人却应有尽有,感到很难受,于是奋力的想弄清楚这件事到底为什么,才有强烈的行为;
  • 对痛苦保持敏感、对欲望保持追求,对知识保持敬畏。“我”是很渺小的,要学会把别人一生20、30年研究的成果拿过来用,这是认知的杠杆,但凡觉得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大的;
  • 投资三要素:企业、市场、人性
  • 大多数人想要公平,只是因为公平能够带给他收益。比如公平是5‘,他现在处于1‘极度不公平的状态,上层人士处于9‘极度特权的状态,他想要公平也只是因为从1‘到5‘有4‘的收益,上层人士想要特权也只是从9‘到5’有4’的损失,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能和不能的区别。人们用道德做了伪装;
  • value invest, not price invest, not company invest, not stock invest. 低于价值买入,高于价值卖出。好公司、好价格;
  • know everything of price, but nothing of value. 和市场上大多数人做同样的事,只会失败;
  • 技术分析并非一无是处,人即土壤,观念对市场有影响
  • 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靠别人吃饭的企业不能买 ——劲嘉股份
  • 股票、价值、投资
    • 股票即企业的所有权,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 价值指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可以看作是企业的利润,往深处探究可以拆分为营收和竞争格局,营收拆分为量价,量看渗透率,价看品牌心智,竞争格局看企业是否有技术、品牌、行政垄断
    • 投资是经过深入分析,确保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适当回报,低于价值买入,高于价值卖出
  • 无常,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经不起推敲
  • 投资企业要基于社会这个土壤,比如中国近20年近视人数飙升,可以试试眼科医院;比如美国城镇空心化,汽车保有量高,所以Costco可以开在郊区,做到降低成本惠及消费者
  • 短期频繁的关注股价的一个害处是:容易造成短视和情绪化,从而忽略了长期的远见和思考

今年看的书对我的影响:

  • 主要有基本印象很深:《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史蒂夫乔布斯传》、《潜规则·中国历史的真实游戏》、《李光耀观天下》、《战后日本经济史》、《人生不可辜负的20岁到30岁》、《小镇喧嚣》、《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公司价值分析》、《人性》、《成为巴菲特》
  •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吕梁朱焕良坐庄操盘、地方企业融资上市的利益关系网、各种公转私的权力运作、救市也是少数权贵打着为民请命的口号用国有资金来给自己接盘,上面的水往下流的时候,有门路的都来捞一把,真到了底下,可能就剩几滴了。这本书我是和《潜规则》一起看的,算是第一次真切的看到了世界可信的一面
  • 《史蒂夫乔布斯传》:让我看到了儒家文化外的另一种人格,乔布斯他专横无礼、精力充沛、固执己见、刻薄寡恩、对产品执着、对工艺精益求精,最后做出来影响世界的苹果手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温良恭谦俭让,道德不是企业家成功的必备素质,个人能力很重要
  • 《李光耀观天下》:民主不是万能的,苏格拉底就是被民主杀死的。这本书让我对宏观环境的判断回归到最根本的东西,如语言、文化、人口、制度、经济,而非CPI、GDP这些数据
  • 《战后日本经济史》:从日本战败、到战后恢复、到人均GDP问鼎世界第一、到1990年后的经济持续低迷,作者作为大藏省官员,从自己的视角还原当时的所思所想。比如80年代在美留学的日本学生,都希望回国效力,因为日本经济增长前景更好,开出的工资更高,这在60年代“我”留学的时候,是无法想象的事。比如80年代开始有美国人问“我”怎么投资日本股市,美国人抱怨美国汽车不好用,不如日本车。但“我”当时感到不对劲,日本整体的科研能力,世界顶流大学都在美国,没道理就这样做到了世界第一,于是“我”对日本的未来持有谨慎态度
  • 《人生不可辜负的20岁到30岁》:用认知的提高、年轻时储存起来的劳动力去弥补身体精力下滑导致的单位劳动价值产出的下滑
  • 《小镇喧嚣》:农民、村政府、区政府、企业主等多方的博弈,比如早期地价还没上涨,企业和农民签订租赁协议,但地价涨上来后,农民反悔了,经常在园区里搞破坏,逼企业再重新签协议,涨租金。利益的边界是博弈出来的,而不是理性的契约。农民蛮不讲理闹政的背后,是政治话语权的缺失
  •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何以世界GDP200多年来持续上涨?未来还会持续吗?1+1>4的互联网传播叠加知识共享带来的认知飞速提高
  • 《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对负面舆论的一个个破解,是证明自己充分了解企业的很好的方式
  • 《公司价值分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分析一家公司?有些公司是不太有东西分析的,比如茅台,公司没什么舆论、没什么技术、护城河也非常清楚、财报也很干净,几乎不需要分析;有些公司是可分析的,比如美团,竞争对手一堆,公司竞争力依赖于组织能力。这就是跨一英尺栏和五英尺的区别
  • 《人性》、《成为巴菲特》:一个是B站的合集,一个是小宇宙的播客,前者让我对人性有了突然的顿悟,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如情绪是行为的驱动力,而非认知,比如人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后者让我对巴菲特有了新的认识,比如讲到买美国运通的时候,当时信用卡才诞生4年,还是个新鲜事物,巴菲特敢于下重仓,作者会还原当年的场景,比如盖可保险,当年主要面对公务员群体做汽车保险,汽车在当时的美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一切我们现在看上去习以为常的东西,曾经都让前人感到惊叹不已;如今让我们感到新奇的事物,也必将让后人感到习以为常。

今年的一些笔记

image-20240113121511704

NoDate_2023.12.10 13.06.40 Is

NoDate_2023.12.10 13.06.40 gy

企业

今年企业分析算是入门了,去年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分析一家企业。比如对双汇的研究十分粗浅,觉得这家公司没什么好看的,粗看了各项业务的数据:营收、利润、分红,以及公司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今年再看的时候,确立了纵横两条线,纵向的是行业空间,横向的是竞争格局,个人更偏向良好的竞争格局即企业有自己的护城河。然后用这种思路研究了牧原和美团。

下面是主要研究的几点摘要,算是对过往思路的整理,主要有经过深入分析的牧原、美团,遭遇失败的劲嘉股份、FFIE、YANG、瑞士信贷:

1、牧原

  1. 处于养猪行业,需求稳定,缓慢下滑
  2. 竞争激烈,产品没有差异化,公司的优势是成本低。实现这种优势是通过一定的技术领先+管理领先
  3. 未来低成本优势是否可持续?可以,主要依靠管理领先。原因是集团养殖的精耕细作和权责统一,领先于公司农户合作的粗犷养殖,其他企业要实现牧原的发展模式,需要建猪舍,但生猪养殖已经过了发展的红利期,牧原的低成本会拉低整体行业的售价,造成其他企业获利减少,难以有现金流支撑投资,也难以在资本市场募资。牧原的管理领先是需要基础设施支撑的,很那被其他企业追赶
  4. 秦英林的长期专注,30年只专注于养猪,不做饲料、不做预制菜、不做养鸡养鸭,屠宰也是有非瘟后异地运输困难才开始做的;灵活不死板,在2023年牧原舆论很差的时候,也敢于让东北部分猪场实行承包制,并不是用了集团制就死捏着集团制,做艰难且正确的事情;公司管理层诚信透明,对股东友好,在股价30时,管理层多次大额购买;

2、美团

  1. 管理层(王兴)长期有耐心,善于思考,善于设计公司;组织效率高,变革能力强;美团的组织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 行业空间分业务:外卖趋于稳定;闪购增速50%+,但即时零售空间有限;买菜仍然季亏50亿,但给美团带来2亿用户;核心利润为到店业务,面临抖音竞争,但整体行业渗透率不高17%左右,增速40%;外卖+到店季度利润大约100亿+;

  3. 竞争少,但利润低;外卖稳坐第一,主要对手饿了吗,目前看不到被超越的可能;买菜和拼多多竞争;闪购的对手主要是京东,但规模较小;真正的问题在于核心业务到店,和抖音竞争,下面谈谈当时买入时,对到店业务的分析:

    1. 到店分三块,商家、平台和用户

    2. 商家的利益在于从平台获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客户

    3. 用户的利益在于从平台获取数量更丰富、价格更便宜的产品或服务

    4. 平台撮合交易,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和商家双方的利益,谁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5. 不同体量的商家在抖音上的差异:

      1. 品牌KA商家可以在抖音混的很好,他们有专业的直播、短视频、运营团队以及充沛的广告预算,适合抖音的体系(中国1000家以上的品牌连锁店还很少,90%属于长尾商家)
      2. 长尾商家很难在抖音存活,比如家附近3km的饭店,它们整体利润率低,营销投入不会高,且直播、短视频以及抖音服务商对接都需要花钱,在抖音上的运营成本会很高,流失率也会很高
    6. 用户心智:

      1. 美团的团券对齐跟抖音一样,抖音销量立马下滑一半,所以美团防御抖音最有利的武器是价格战,甚至某种程度能让抖音的流量成为美团的红利(是否偏乐观?)
      2. 美团是目的消费,核销率高80-90%,抖音属于冲动性消费,核销率低 30-40%
      3. 和电商下单即交易完成闭环不一样,团券到店下单后,还需要去店铺使用。时间越长,用户消费冲动越少。可能刚开始深夜看到火锅店的短视频很想吃买了券,但过两天没这个兴趣了,就退了或者放着不管了
    7. 货架搜索:目前抖音靠短视频推送附带团券信息,如果抖音搜索货架模式占比提高,用户养成在抖音搜索团券的习惯,会对美团造成一定冲击,但不致命。这两个APP工具属性同样的强,就导致大家打开美团就是点外卖或者买团券,大家打开抖音就想刷短视频,以至于忽略了顶部其他的栏目

    8. 到店目前属于增长期,抖音的烧钱烧流量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

  4. 私人投资原因:想要找一家公司,观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美团是个合适的抓手;

3、劲嘉股份

2023/03/27 买入 仓位 10%

买入理由为:

  1. 估值端:公司整体PE在15~20倍波动,买入的时候为12PE,估值比较低,希望赚价值回归的钱
  2. 需求端:烟草行业需求比较稳定,在经济下行周期里也能保持正常的营收
  3. 供给端:依赖各种关系生长,没有一定的”关系”新进入者难以进入

2023/07/17 卖出,盈亏 -8%

  1. 未来不确定性太大,而且无法把握(董事长5月份被立案调查)
  2. 核心产品烟标的营收逐年下滑,不清楚是什么情况(被烟草公司抛弃了吗?:),新产品增收不增利
  3. 分红迟迟没有具体的日期

综上:企业供给端竞争力有限,大多依靠关系获取订单,不是自身实力,不够稳定。今后应当避免生命线不在自己手上的企业,多找有自己护城河的企业。

FFIE、瑞士信贷
这两笔投资我并没有太过分析,FFIE更多的是盲目乐观的幻想,想着贾跃亭的车如果真的造好交付,能涨几百倍,自己也知道失败的风险更大,但还是拿出一部分仓位来”赌”,我至今无法判断贾老板是真的在造车,还是为了割韭菜在表演,他如果在表演的话,算下来也没有赚到钱,为什么呢?买FFIE的时候,真的容易满脑子十倍百倍的幻想,一个亏损的概念股,很容易放大内心的贪婪,因为不知道边界和明确的盈利,所以更无知,更乐观,更盲目,更激昂。

瑞士信贷更多的是没想到,没想到它会被瑞银合并,没想到瑞士的银行业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度过寒冬,这波也认了,内心并没有什么情绪,如果再来一次大概还是这样的操作。

截止目前FFIE为-96%,瑞士信贷退市前为-80%

这三笔印象较深的亏损,一方面是在我整体仓位不大的情况下、在我深入分析的投资标的没有构建多少的时候做出的仓皇的反应,另一方面害怕A股、美股走牛,如果什么仓位都没有配置错失涨幅心里会很难受。

市场

2023年早期,关注过高速公路股票,当时普遍在8%的股息率。想买,顾虑在于市场长期给到这么低的股息率肯定有它的原因,说不定未来就一直是这样,还不如等市场下跌的时候买中药白酒;第二是高速公路收费年限过了,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但没深入研究年限到哪一天,后来23年高速公路等高股息涨幅很大,错过了不少,让我对什么是合理的估值有了新的认识。

  • 2022年年末开始炒中特估,拉中字头的股票,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海油、中国建筑等,基本都是一些央企国企。
  • 2023年1-2月份开始,ChatGPT爆火,开始炒AI概念,挖掘各种AI产业链,明星股票如鸿博股份
  • 3月份室温超导点火
  • 2023年年中,华为Mate60发布,开始炒华为产业链
  • 四季度A股市场的玄学炒作从“一条龙”蔓延到炒数字,最后演化成麻将牌炒作,东安动力、西陇科学、南京商旅、北巴传媒、中广天择、惠发食品、白云电器均走出不同程度的连板行情
  • 2023年年末,资金开始炒北交所,各种30cm涨停,后来又各种炒高股息的票,如高速公路、煤炭、水电
  • 整体2023年A股都是各类主题的炒作,偏基本面的行业如医疗、新能源、光伏、白酒基本没有行情,前三者阴跌了一年,恒生指数也是萎靡不振,地产股持续下跌
  • 关注的股票
  • 片仔癀、云南白药有小幅下跌,仍没有到买入价格;
  • 牧原股份表现较差,2023年小猪炒作的厉害,牧原却跌的时候跌的多,涨的时候涨的少,上市猪企并没有因为猪价低而收缩,反而都在非理性扩张,傲农、正邦处于破产边缘,新希望也差不多了;
  • 广联达从55跌倒15,仍旧十分的贵
  • 四大行维持高位,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持续探底
  • 爱尔眼科今年从最高27跌倒14,仍有40PE
  • 国际局势方面,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巴以冲突10月份爆发

image-20240103193451319

Global_Market_Index

CN_Industry_ETF

对2024年的展望

三大市场:

  • 美股暂时不参与了,很多个股如WD-40都长期处在一个拔估值的过程,指数整体的估值也很高了,苹果30PE、Google 27PE。有些股票估值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如美国银行,也很难下手
  • 港股满仓持有美团,如果开通港股通,或许会买点中国平安、中国中药。港股整体价格偏低,等待价值回归
  • A股重仓牧原,截止到现在(2024年1月14日),持有25万牧原,占整体仓位的50%不到,A股还有15万可以加仓,算上今年的工资现金流,或许能到30万,等待片仔癀、云南白药、分众传媒等股票跌倒理想位置

学习方向:

  • 今年的学习主题暂定为研究巴菲特和芒格,充分还原他们当年的决策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复习《成为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芒格之道、芒格致股东的信;
  • 多读毛选

查理芒格于2023年11月28日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空落落的,缅怀芒格先生。遗憾的是投资界的一座灯塔熄灭了